【社论】更年轻、更人文、更科技的人工智能大会

【社论】更年轻、更人文、更科技的人工智能大会

hyde321 2025-07-28 中式家装 2 次浏览 0个评论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火热举行。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无论在线下还是线上,大会超强的显示度、话题性都令人印象深刻,朋友圈热议,门票一票难求……当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来到第八届,有什么不一样?

一是更年轻。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勉励年轻一代,“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本届世界人工智大会,主打一个年轻化,无论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实践,年轻一代都是弄潮儿。有媒体用“爆发式集结”来形容这种盛况: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达40%;青年优秀论文奖共征集近20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投稿作者群体平均年龄仅29岁,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占比高达79.4%。

大会期间,“留学归国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模速空间”揭牌。目前,上海模速空间已吸引超过200家企业入驻,带动徐汇区集聚大模型产业近600家。而人才结构中,1/3为28岁以下年轻人,不少企业创始人年龄不到35岁。

什么叫后生可畏?不只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还一代更比一代年轻。这种创新型人才的新结构、新局面,本身就令人心驰神往,充满想象力。

让年轻人才尽可能发挥才能,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资源支持。为了给年轻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大会特设Future Tech创新孵化板块,集中展示海内外200余支不足5年的初创战队,让他们被看见、被看重,也被“看中“。

二是更学术。

大会汇聚了包括12位图灵奖、诺奖得主在内的1200余位全球专家。其中,图灵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双重得主杰弗里·辛顿的演讲发人深省,他对AI未来的期待与担忧,呼吁全球联合进行AI治理技术的研究,无不引发共鸣。

就此而言,中国政府提出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同时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为共筑AI全球治理新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只是“纯技术”的探讨,今年大会举行了社会科学论坛,来自国内外的诸多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跨界对话。大会还首次设立“菁英会”“思辨会”圆桌辩论。新加坡国立大学、牛津大学、加州理工、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北大等中外高校集体参会,热议“学术-产业-社群”,掀起头脑风暴,拉满学术氛围。

更广泛、更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也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人文含量”大幅上升。

三是更科技。

大会期间,3000余项前沿展品集中亮相,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诸多“黑科技”直接成了大会的一部分。比如,飞碟eVTOL起降、无人机消防与监测等,为观众提供飞行展演;L4级无人出租与无人巴士,为与会人员和观众提供智慧出行服务。

我能看到亮相大会的AI产品,不再只是满足视听体验,还可用、可玩、可体验。在各种活动现场,观众不仅可以和机器人快闪秀互动,还可以亲自设计AI旗袍、烧制AI茶盏等,深度体验传统技艺的智能新生。

这一方面,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应用产品走进大众生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工智能大会已经成为展现AI前沿科技最好的平台与窗口。或许,这就是人工智能大会越来越出圈,一年比一年更精彩的原因所在。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社论】更年轻、更人文、更科技的人工智能大会》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