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背后:提升气候变化适应和风险防范能力

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背后:提升气候变化适应和风险防范能力

hyde321 2025-07-24 中式家装 9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以升温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夏季高温热浪愈发强烈。

中国气象局7月23日通报称,今年我国夏季高温出现时间早,多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已突破历史极值,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8.5天)为历史同期最多,预计8月还有阶段性高温过程。

2025年7月2日,国家疾控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这是我国首次两部门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学首席专家徐东群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国处于气候变化敏感区,升温明显,高温热浪频发,严重影响群众健康。如何将气象预警与公共卫生干预有效结合,推动高温预警信息从单纯的气象预报向健康风险预测信息转化,打造智慧气象健康服务模式,以防范气候变化健康风险,是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健康风险不断增加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河南高温已达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只要在室外,每天都感觉像修仙一样,在空气中都能够看到涌动的热浪。”

7月21日,一位家住河南的网友这样描述他所经历的这个夏天:“基本上很少在白天的时候在室外,只要在室外就是瀑布汗,出门扔个垃圾,还没下楼都浑身是汗,我有段时间每天都在搜索全国各地避暑的地方。”

“室内明明都开着空调还是感觉燥热不安,都开到23度了,如果开到26度,感觉跟没有开一样。还是感觉很闷很热。天太热的时候什么都干不了,心里也很浮躁,每天还很困很嗜睡提不起来精神。”他说。

河南省气象台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河南全省的平均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10.8天,而常年同期是3.0天,整整多了7.8天。其中,漯河、商水、舞阳、太康、西平、周口和荥阳7站日最高气温≥35℃的连续日数突破7月历史同期极值。

数据显示,7月13日至16日,全省大部最高气温超过37℃,其中有131个县(市、区)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此次高温过程,国家站荥阳最高气温达41.9℃,区域站偃师区喂北44.4℃。7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30.8℃,较常年同期偏高3.8℃,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全国高温来得早,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不仅是河南。7月23日,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说,5月19日至21日我国首轮高温过程,出现时间早,河南林州(43.2℃)和河北峰峰(43.0℃)出现43℃及以上高温。

7月11日以来,陕西东南部、湖北中西部、重庆东北部和西部、新疆东部以及内蒙古西部等地出现了40℃及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40.7万平方公里,152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到40℃及以上气温。共有10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极值,其中新疆吐鲁番东坎(48.7℃)、陕西兴平(43.1℃)、湖北巴东(42.9℃)等32站突破历史极值。

预计7月下旬,华北南部、黄淮及南方地区仍将有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8月上中旬,华北南部、华东中部和北部、华中大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等地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其中华东中部、华中中部、西南地区东部、新疆南部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我国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为推进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的“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部署要求,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于2024年9月联合印发《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以气候变化健康早期预警为先导的适应联动机制。

2025年4月,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签署了气象与健康协作机制,提出要加强部门联动共治,加快构建高温等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预报预警系统,提升气候变化适应和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徐东群说,在两局气象与健康协作机制指引下,在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前期研究技术基础上,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携手启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联合研发工作。双方实现优势学科与强势技术资源的深度融合,将气象部门高精度的气温预报能力,与疾控部门的高温健康风险评估算法及预警模型有机集成,成功转化形成我国首个精度达到街区(5km×5km)级别的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服务产品。

徐东群指出,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建立了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健康服务新手段。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可以提前预判和发布健康风险,并且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不同人群特征,提供健康防护提示,可以有效帮助公众做好应对高温天气的准备,提升公众适应极端天气的能力。二是将气象预警与公共卫生干预有机结合,为公众提供精细化、多样化健康气象风险预警等高质量健康气象服务,助力构筑全民健康防线。三是助力营造了全社会健康适应氛围。首次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引起了热烈正向舆论,推动了社会各界对高温健康影响及适应防护的认知提升。

高温高湿“桑拿天”,中疾控建议健康防护重点关注这些人群、这些事

高温高湿“桑拿天”使人体散热难度增加,易造成不良健康影响。徐东群说,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发生衰退,适应能力相比一般人群更弱,而户外劳动者具有更高频率、更长时间、更大强度的户外活动,这两类人群都容易遭受高温影响,均属于高温健康防护需重点关注的人群。

在防护建议方面,她表示,老年人群使用降温设备需合理控制室内温度,适时开窗通风;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与家人、邻里或社区保持联系;不要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主动、多次、适量饮水,清淡饮食;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中暑先兆症状,使用解暑药品,症状严重及时就医。

户外劳动者需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在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至20分钟喝1杯水(200mL~300mL);应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户外作业时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宜穿戴防晒、透气衣物或可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等。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病情严重应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

此外,具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精神心理疾患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高温高湿天气下应加强健康监测,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及时测量体温、血压、血氧、心率、情绪等指标;关注不适症状,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体温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若出现皮肤灼热、意识模糊、激动、言语不清、易怒、谵妄、抽搐和(或)昏迷,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同时立即在阴凉处休息,将降温用品放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进行降温,保持通风。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背后:提升气候变化适应和风险防范能力》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