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hyde321 2025-07-03 装修禁忌 2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正式入局造车前,理想汽车CEO李想买过不下10款车,涉及轿车、跑车、SUV、MPV等多类车型。但他注意到,汽车厂商基本只服务于两类人群,一是前排驾驶员,二是后排老板,而老人和小孩的需求总是不被看见。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2015年,李想在学校接孩子的时候,发现由于上下车不方便,用时太久,小孩在上车的时候时常会遭到后车鸣笛催促。暴雨天之时,家长接孩子还经常伞被掀翻,车也难打到。在那时,“造一辆为家庭遮风挡雨的车”成为了李想创办理想汽车前身“车和家”的初衷。

在当时,家庭用户需求被视为窄而细的市场。李想却敏锐地意识到,在这背后可能隐藏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他认为,20万元以上购车群体里,家庭用户的占比可以接近80%。打造能够服务每个座位上家人的好产品,也自然成为李想以及理想汽车推出一切车型的核心锚点。

在造车新势力被看低的年代,理想汽车大获成功。2018年,理想汽车首款车型理想ONE正式发布,引爆市场,成为造车新势力首款月销过万的车型。延续为家庭造车理念的L系列带领理想汽车进入从1-10的快速发展期。2024年10月,理想汽车仅用时5年,成为首个交付量过百万辆的汽车新势力。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李想回顾过去10年的创业历程,认为理想汽车能够取得历史瞩目的成绩,关键在于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踏实服务中国中高端家庭用户;坚持核心技术自研,每年超过100亿元的研发投入转变为产品的核心能力。同时,理想汽车“百分之百地尊重汽车工业所有的一切”,真正掌握工业,并升级改造工业,以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保证产品质量与产品体验的一致性。

过去五年,从开始交付,理想汽车累计销量超过130万辆,推动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从超40%到如今突破6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飙升至超50%,而且为整个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完备性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从增程电动技术到5C超充技术,从魔毯空气悬架到端到端辅助驾驶模型,理想汽车还在率领中国供应链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从理想ONE到即将要发布的纯电产品理想i8,10年时间里理想汽车的组织架构更完备,员工人数变得更多,核心技术储备持续增加,还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了更多前沿投入。但没有改变的,是聚焦用户价值,坚持为家庭造车,为用户带来“硅基家人”,创造“移动的家”。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以聚焦用户价值的产品,回应每一次质疑

从理想汽车诞生之初,可能就决定了这是一家会挑战质疑的企业,因为它选择从用户核心价值出发创造产品,注定会发现在绚丽的智能电动汽车新兴流行概念里,被隐蔽的真正用户所需。

李想在一次产品公开课上提到,真正的用户价值,一定是帮助用户解决了某个问题,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而不是仅仅提供了某个简单的功能。理想汽车是根据用户提出方案,寻找底层动机成因,创造性满足底层需求。

“做产品最害怕听到‘大家都是这么干的’,‘过去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两句话。唯一重要的,应该是想到超越用户的需求,什么事儿是必须干的。”

普及增程技术是理想汽车为用户造车理念的典型代表案例。2016年李想和创始团队提出要做增程汽车时,研发高管们并不理解。当时市面上没有企业做增程汽车,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宝马i3和广汽GA5都有增程版,但前者销量惨淡,后者只是一个国家技术项目。投资人也不理解,还曾提出放弃增程才进行投资的条件。

但是,李想认为,他选择的用户群是有孩子的家庭用户,这类用户是最主要的自驾出行群体,“你一个人开着车出去,找充电桩就找充电桩,排队就排队,带着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的时候你再排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尽管增程技术总是被诟病为落后技术,但想要做好其实并不容易。增程系统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发电的增程器、储存电能的电池、驱动车辆的电机。三者之间如何配合就是增程系统的策略。更进一步的是,理想汽车还想要在动力性、经济性以及NVH这三项矛盾的指标里寻找平衡。

比如,理想ONE从研发角度思考,曾想过用热效率高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但李想坚持用了涡轮增压。在他看来,自然吸气虽然热效率很高,但是转速太高,NVH特别差,转速由于经常需要拉高,油耗反而更高,而涡轮增压可以让增程器的转速维持在健康的功率区间。

到理想L系列时期,理想汽车的增程技术还能进化。这家造车新势力自研自产的四缸1.5T增程器,采用了深度米勒循环配合高压缩比,热效率达到40.5%。并且,整个增程系统的集成度进一步提升,还对正时系统、飞轮、曲轴、机油泵在内的零部件均进行了静音化设计,NVH表现更上一层。

解决了用户出行痛点的理想汽车成为了无数后来者模仿参考的对象。问界和零跑汽车成为后续跟进的造车新势力,而原本顽固的传统企业也近年来选择加入。广汽丰田今年明确将首次引入增程式动力,并计划配装于下一代汉兰达和赛那车型上。同样属于合资阵营的上汽大众,也以ID.ERA为契机,布局增程式全尺寸SUV。理想汽车将非主流的技术引领为主流的用户必备需求。

在增程动力领域颇有建树的理想汽车在进入纯电市场后,依然为解决用户里程焦虑和充电难题进行了完备的思考。首款纯电产品MEGA设计先锋激进,为了保证大空间和低风阻,理想汽车专门组建了一支空气动力学团队,与造型设计团队相互配合。这才塑造了MEGA低至0.215的风阻系数。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为让用户充电无忧,达到像加油一样的高效,理想汽车还与宁德时代确立合作,共同研发高能量密度的快充电池。双方参与电池项目研发的人员超过千人,其中理想的电池团队有两三百人,两边的团队按周、月、季度开会。理想团队参与了电芯材料、电池系统研究、工艺设计和电池包设计。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理想MEGA成功实现了电池峰值功率达到5C,首次在行业做到12分钟充电500公里,成为市面上补能效率最高的电池。与此同时,理想汽车开始在全国布局5C充电桩,一改精打细算的形象,为用户构建起布局广泛的充电网络。

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全国5C充电桩数量达到2500座,超过了特斯拉在国内充电站的数量。该公司还建设了全国手作穿梭超充旗舰站,配备4根单枪5C超充桩和3个双枪4C超充桩。“即停即充”的5C穿梭区每个5C桩均配备独立供电系统,多车同充也能满功率运行。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理想汽车还在2022年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让产品定义的成功可以复制。李想本人对于汽车的喜爱、对汽车技术的了解,决定了产品的高底线;而以范皓宇、刘杰等高层带领的产品开发团队敢于和李想意见相左、甚至拍桌子吵架,由此保障了理想在产品定义上的客观、理性、科学决策。

仅从产品开发角度,理想汽车首创了太多行业第一。从2+2+2大六座SUV布局,到五屏三维空间交互,再到“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流行,以及将空气悬架等百万级豪车配置平权到30万元价格区间等等,这一系列的创新性的产品定义助力理想L系列、理想ONE在各自细分市场成为爆款产品,并引领了国产豪华汽车的强势崛起。

不止于造车,理想汽车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共同成长

正是理想汽车要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创造了新可能,新定义,也才带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商与其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近期中国激光雷达企业禾赛汽车发布海报称,由于小米YU7的热销,带动激光雷达出货量超过20万台,但很多人忽视的是,禾赛科技能够成为激光雷达行业领军企业,同样离不开理想汽车的参与。

理想汽车与禾赛科技的接触早早始于2020年。彼时,禾赛的激光雷达产品还是机械式的,只有64线,属于传统式的激光雷达部件。但理想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郎咸朋提出:线数翻番、体积不变大、价格不上涨。

“郎博团队说,我们要做一个领先于时代的产品。64线不行,得做128线。”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在接受科技媒体《云见Insight》采访时回忆,“当时理想把我们push到了极限。”

禾赛科技第一款面向前装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AT128,是与理想汽车共同定义的。郎咸朋表示,理想汽车明确了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视场角、分辨率等关键指标,同时结合用户的真实场景,向禾赛提出场景需求。禾赛科技则通过自研芯片、优化结构和光路设计,平衡性能与成本,最终满足了各项要求。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AT128在2022年8月在理想L9上首次量产,截至去年末,累计出货量超过70万台。李一帆认为,提前布局128线激光雷达的决定很有远见,这让产品的竞争力领先了近3年。直到今年一季度,禾赛科技才量产了体积更小、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第二代车规级激光雷达ATX。据悉,第二代激光雷达,理想汽车也深度参与了产品定义,还对局部点云分布提出了要求。

理想汽车与供应商的故事,外界更熟知的是空气悬架厂商孔辉科技。2019年,理想汽车为L系列的空气悬架产品寻找供应商时,聊了两家海外头部供应商,但都不顺利。国际供应商在定制化程度和供应链灵活性方面,都无法满足理想汽车的需求。随后,理想汽车找到了孔辉科技董事长郭川。

拿到理想汽车定点之前,孔辉科技虽然已经给岚图供货,但缺乏大规模量产的经验。为了补上量产经验的短板,孔辉科技专门建立了理想汽车车间,并且投入三条理想专用产线,以确保生产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理想汽车供应链的同事也与孔辉科技一同促进了二级分供方的产能提升。

理想汽车在赋能自主供应链稳定上,愿意与供应商共同合作,通过共创帮助供应商渡过难关。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理想汽车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和大规模量产交付空悬的厂家。数据显示,孔辉科技的空悬市场份额超过了40%,位居国内第一。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今年6月,全国共有17家汽车企业共同发声,承诺向供应商的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理想汽车做出了相同的表态。事实上,多位供应链人士透露,理想汽车在与供应商协同和共同技术开发上,配合度高,愿意承担研发和模具开发费用,并且从未拖欠款项。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维系。保护中小供应商企业的利益不受损,也是保护中国汽车行业多年来建立的完备供应链优势。理想汽车打破传统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的甲乙方合作关系,以平等的关系进行合作,相互赋能。

据悉,在疫情期间或者是产量爬坡的关键时期,理想汽车团队会和供应商团队共同在一线保供。理想汽车还会定期举办“共创会”,和重要合作伙伴单独用一天的时间,沟通交流行业有哪些痛点、有哪些卡脖子的技术,还有对于市场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看法等等,经过讨论,确定长期发展所需的核心竞争力。

从“移动的家”到“硅基家人”,理想汽车的未来进化

在理想汽车内部,盛行的一句话是,“挑战成长的极限”。理想汽车在核心技术上始终在挑战行业的创新边界,掌握关键能力。而这一次,理想汽车认为人工智能将是造车向下延续的必经之路,将汽车塑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

目前,理想汽车拥有四支AI团队,分别负责辅助驾驶、理想同学、智能工业和智能商业,前两个方向直接面向用户体验,后两个方向实现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升级。

各大企业角逐的辅助驾驶技术是理想汽车攻克的重点之一,并且已经在探索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去年,理想汽车全量推送了行业首创的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高级辅助驾驶,该方案是理想汽车首次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做辅助驾驶,由数据驱动系统迭代。

2025年,理想汽车还将发布基于VLA大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视觉语言行动模型)的下一代辅助驾驶系统,VLA模型将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统一在一个模型中,赋予其强大的3D空间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行为生成能力。VLA模型将让辅助驾驶如同一位“听得懂、看得见、找得到”的专职司机,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 2025,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三大顶级会议之一,近日公布论文录用结果,理想汽车8篇论文入选,5篇来自自动驾驶团队,3篇来自基座模型团队,涵盖端到端、世界模型、机器人操作仿真等领域,展示其深厚技术积累与强大研究实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汽车,还需要一个能整合与调度算力、管理所有子系统、高性能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但想要开发出来并不容易,行业普遍观点是,由于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投入人员多,操作系统这样的底层共用基础软件,需要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共同推动,开源协作完成。

理想汽车却在今年宣布其自研的整车操作系统星环OS开发成功,打破了国际操作系统AUTOSAR的垄断,并且理想汽车还宣布将操作系统开源,以此将大规模节省行业内的研发费用,推动汽车操作系统全面创新。

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理想汽车用户熟悉的理想同学也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进步下,成长为能自主规划执行复杂指令的生活助手Agent(智能体)。用户仅需一句话说明需求,理想同学便能理解需求,进行推理和规划,并自主操作车机,完成复杂任务。

目前理想汽车核心高管已调整分工,总裁马东辉接替李想,成为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负责智能汽车规划与落地。而李想一定程度上从造车事务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投向人工智能,显示将人工智能视为长期战略的决心。

10年时间,理想汽车从北京顺义出发,成功实现将每一辆车卖向全国各个角落;从依赖投资人大量资金注入的初创公司,成长为现金储备过千亿元的成熟企业;从专注于造车的汽车公司,转型为以汽车为基座的人工智能公司。理想汽车创造了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历史,也将在下一个10年开启全新的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理想十年,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狂飙》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