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重病老人取款身亡,如何避免类似悲剧?

马上评|重病老人取款身亡,如何避免类似悲剧?

hyde321 2025-05-16 装修装饰 3 次浏览 0个评论

5月14日,湖南株洲一患病老人在银行取款时死亡,引发广泛关注。据最新报道,老人家属彭先生表示,已与银行方面协商一致,达成和解,银行方面将负责老人的丧葬费用,“以慰问金的形式”向家属支付10万元。

齐鲁晚报 图

家属带着老人取款,原本是为了取钱转院治疗,没承想老人不幸身亡,如此悲剧着实令人同情。事发后,不少网友纷纷指责银行,认为其制度执行过于僵化,缺少对病患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人性化关怀。

然而,银行公布的事件时间线和细节显示,银行方面对老人的病情并不知情,老人到达网点后,银行开启了绿色通道,并提出“可以直接将钱打到医院进行救治”。当然这些安排并没有得到家属认可,于是才有了后面悲剧的发生。

目前双方达成和解,事情告一段落。面对最新的调查回应,不少网友认为“反转了”,并反过来指责家属“碰瓷”。然而悲剧既然已经发生,指责家属无济于事,还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对于老人之死,银行未必负有直接责任,但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巨大关注,也是因为公众对金融机构适老化服务方面有着更高的期待。所以,与其纠结是否“反转”“碰瓷”,我们更应该思考,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当前,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金融服务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但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等原因,在办理业务时往往面临诸多困难,甚至无法亲自到场,完成身份核验等操作。因此,包括银行在内的公共服务机构必须积极适应这一老龄化趋势。

以本次事件为例,老人家属连续输错密码,需本人亲自办理重置手续。银行需要本人到场进行身份核验,原本也是为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家属在首次取款尝试时,没有明确说明老人病情,但银行员工如果有更敏锐的判断,主动询问相关信息,或许能提供更合适的解决方案,避免悲剧的发生。

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推进各项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实际需求和行为习惯等要素,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切实提升老年人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体验”。

这种适老化改造,应涵盖多个方面。比如,可开设针对老年人的无障碍通道,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延长服务时间;还可以依托数字技术,提供远程业务办理,或为老年人提供代办、上门服务等,减少他们不必要的出行与等待时间。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让员工能够灵活应对。

老人取款现场身亡是谁都不愿看到的悲剧,目前此事已经和解,但留下的反思不应结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服务在规范和安全的基础上,也应注入更多温度与关怀,从设施改造、流程优化等方面入手,让老年人群体都能够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马上评|重病老人取款身亡,如何避免类似悲剧?》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